這也許就是那些富有生活閱歷又懂得追尋自我的知識分子都有的夢想。生活,從來都是這樣,不好不壞,有時溫暖有時殘酷,我們無處逃遁。即使我們向往陶淵明的世外桃源,卻又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畢竟,想要活著就必須懂得生存之道,不管你是心甘情愿,還是情非得已,都需要在生活中輾轉,為生活勞碌奔波,還要面對一些你不想面對的場面,應付一些你不想接觸的人。
為了這兩碗米飯,我們一輩子都在向往悠閑的生活。而忙碌也是為了早日能實現這個理想。
可若任憑自己被生活左右,被他人掣肘,被時代牽引,那就喪失了一個個體生命本該有的顏色。生活,不能在茍且中沉淪,總要有所幻想,有所追求。這樣,再苦再累,生活才有了奔頭。因了對未知的那份向往,生活才有了詩意的空間。
每一個人,即使再卑微渺小,也是這世上無可代替的獨一無二的存在。也許生活把我們變成了如此相像的模樣,但我們心中卻時刻明白自己是多么與眾不同。
人活得功利沒有錯,但太過功利就變得庸俗。在紛擾的塵世中保持一顆敢于幻想的心,為自己保留一方凈土,在那一方凈土上,我們只負責討好自己。心存幻想卻又不耽于幻想,才是理智成熟的生活態度。
眼前兩碗米飯,心中一粒飛鴻。這是老樹非常喜歡說的一句話,與高曉松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有異曲同工之妙。